中国循环经济论坛(中国循环经济网)

循环经济立法研究: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目录

1、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环境保护: 探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环境保护,提出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 环境与能源战略: 研究能源、水环境的战略思考,包括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经验,中国能源与环境的长远规划。

2、在全球范围内,循环经济立法的兴起相对较晚,始于1994年9月27日德国的《循环经济和废弃物处置法》的颁布。

3、但是,我国循环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迫切需要立法加以解决。 由于我国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同,循环经济立法,一方面要总结国内外大量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将时代特征、中国特色、行业特点和自身特长有机结合,形成有特色的循环经济立法。

4、早在1972年,德国走上了绿色革命的道路,原西德政府以《废弃物处理法》的出台为起点,开启了循环经济的立法新篇章(德国循环经济的序幕由此拉开)。1991年6月,德国推出了里程碑式的《废物分类包装条例》,以减少一次性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强制要求其再利用或回收,展示了其对资源管理的前瞻性和决心。

5、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追求在世界各国以及每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与目标,它本身是不断发展的。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追求,需要研究明析外国与我国其他时期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相关立法的价值追求,以资借鉴。

6、循环,顾名思义,参与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可以形成闭环。循环经济,更具体的内涵是资源循环型经济。比如,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从生产制造、运输、终端消费到最后弃置往往是一条线性经济,这个过程中不断有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资源被白白浪费掉。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新论目录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入探讨,首先从静脉产业的内在规律及其特征开始。首先,研究静脉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和未来趋势,强调其对生产模式和增长方式的革新作用(第1章,第1节)。接着,回顾我国静脉产业的历史发展,同时揭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章,第1节和第2节)。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一种“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的生态经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注重从不同层面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的道德与社会文化体系”,谢振华主编:《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第6章,第150-164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循环、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中国环境报》,2005年7月5日第3版。“环境问题上的代内正义原则”,《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5期,第21-27页。

循环经济能实现经济与环境共赢。 4上届的政绩,下届的包袱。 4把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摆在首要位呈。 4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4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减少资源消耗。 50、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5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5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完善 张安腾* 引言 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环境和发展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

循环经济与公众参与: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2006内容简介

1、在2006年11月14日至15日,一场在中国循环经济领域的重要会议——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2006年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盛大召开。此次会议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及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联合主办,主题聚焦于循环经济与立法研究。

2、在2006年的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上,活动开幕的高潮是《东湖宣言》的发表,它标志着大会对循环经济理念的坚定承诺。论坛开幕式上,领导发表了重要演讲,强调了循环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关键角色,主张以科技进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加快立法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和谐。

3、在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2006年的重要出版物中,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他们的第一版专著。该书于2007年3月1日正式发行,旨在深入探讨循环经济这一关键议题。书籍以平装形式呈现,拥有471页的内容,适合读者全面理解循环经济的各个方面。

4、对于循环经济立法的理论研究,涵盖了法理基础、主要制度设计和环境管理制度的探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视角。从苏州的循环经济实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立法问题和思考。主题发言深入剖析了循环经济立法的各个方面,包括原则、制度及实施机制,同时也关注了地方政府在法制建设中的角色。